梵音观音海潮音

2017年12月15日星期五

THE BEST SPANISH GUITAR LOVE SONGS INSTRUMENTAL ROMANTIC RELAXING SEN...

萨克斯音乐集合 15首 纯音乐 Saxophone

美丽动听的葫芦丝 一小时静静的享受 中国传统音乐 | ChinaMedia

Leo Rojas

Inka Karal Best indian's songs wuauquikuna

The Best of Leo Rojas

Leo Rojas Forever Love

Daniela de Santos Ave Maria live

Ananau - Indianie -Native American

alborada qapaq ñan

Hanine - Arabia

Alexandro Querevalú - Blue Sky - Videoclip

ECUADOR ANDES PASTOR SOLITARIO

ECUADOR ANDES PASTOR SOLITARIO

Leo Rojas - My Sweet Indian Child

Last of the Mohicans - Main Title From. Mohicans

Leo Rojas - El Condor Pasa

Leo Rojas - El Condor Pasa

This song makes me cry!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THE BEST EVER! by Alexa...

André Rieu & Gheorghe Zamfir - THE LONELY SHEPHERD - Bucharest 2015

The Best Of Leo Rojas | Leo Rojas Greatest Hits Full Album 2017

2017年11月30日星期四

不要評論僧過.....

夢參老和尚 開示http://smartemple.com/user/news/id/10771

不要评论僧过


这些大德们,大和尚们,他个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别是白衣,你不要评论。出家人跟出家人可以说?一个人也不能说,要请大众把他摈除,乃至于制定他,看他属于七法之中的哪一法,该什么罪、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但是僧众的事,在家的道友,你把他当成佛弟子,当成僧宝,把一切比丘都当成圣僧,你心里就是圣僧了,你的功德一点儿也不泯灭的,不因为他破戒而影响到你,佛教讲的很清楚。因此,大家千万莫说三宝过。如果你轻视僧人,谤毁了、打骂了、断肢节,你应当受什么报,后面会说。
“于我法的出家人,常乐伺求所有的瑕隙”。他不做别的,就追求伺求,看着出家人的过,他得到一点儿,“才得少相”,他没有审查是真的是假的,他就“轻毁诃骂谪罚”,这就错了,这是大恶。这种人还不听人劝说,其心刚强,难调难伏。“很戾迷乱”,凶狠凶狠,心是很迷乱的。所以他的目的就是“常喜触恼诸出家人”。看这和尚出家人烦恼,他高兴,他的目的就是常想找出家人的过,使你烦恼,使你修行不成,这就是魔鬼。魔王波旬的子女来到这儿恼乱出家人,完了他还要出家,穿了出家衣服,他就是不做佛事,他更进一步的破坏。
所以学三乘法的时候,或者学显教的时候,我们为了种福,不要谤毁其它的乘。不论哪一个法师讲经,你都赞叹随喜,莫要生谤毁。你不必评论他讲的好、讲的坏,你要是跟他有缘,高兴听你就听,不高兴听你可以不听,那没有什么错。你要是谤毁,无缘无故给自己找些烦恼,找些罪受。没罪,你要找些罪受,又何必呢?不论对人,对法,你心里总有一个佛法僧三宝。我们讲《占察善恶业报经》,念佛、念法、念僧的功德大得很,你念法的时候,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十方诸佛所说的法都在里头,没有拣择的。
这类人很多,当善虫子当不成了,就到了里头,吃里扒外。到了佛教来破坏佛教,毁灭佛教,永远不想自己的错误,总是讥毁别人,毁谤他人,找人家的缺点。听到赞叹了大乘的功德,他也知道这是好事,人家一听到赞叹大乘功德,他也发心要想去求大乘,想去求。但是他心里头所好的,杀盗淫妄,他从来没有寂静过,没有停止做恶过,静不下来,散乱得很。为什么?业使他迷乱了。业障!业障!这叫真正的业障。你看那些人,业障很重,可不能劝他,你要是劝他,他就跟你发脾气,使你触恼。所以释迦牟尼佛跟阎罗王说,这个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调难伏,习气深重得很。做重大的恶事,从来没寂静过,欺骗诳惑别人,尽作假相。

2017年11月20日星期一

超級工程 第1集 港珠澳大橋

評處處黠講“即是”和“就是”的蕭平實居士。。。5

夫通過這段剎那經文,可以再一次看到蕭平實讀經解經文,有很嚴重的錯誤過失。也因為這個微細過失,對其常隨正覺學會眷屬影響深遠,而這些常隨眾皆是顢頇囫圇吞棗接受蕭平實如此誤導的解釋經文,而不生起自覺自察自審查三種譯本經文的解釋兮。切記!謹慎切記!不要以為末學用三種譯本經文,檢審蕭平實的“就是”論,在此陳述經文真相,就是衝著來難蕭平實居士或正覺學會乎。末學莫作是念,末學是為真相而來,非是相難而來陳述撰文矣。

夫蕭平實言【你看 佛所說的這一句:「阿梨耶識名如來藏」,經文寫得這麼明白,他們還要把如來藏與阿賴耶識這兩個名稱分割後建立為兩個法。。】這句經文「阿梨耶識名如來藏」出自《入楞伽經》經文句。我們先對照其他劉宋阿跋譯本和魏唐入譯本,再來評蕭平實的「阿梨耶識名如來藏」的“就是”論點。淺釋經文如下:-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云:所謂剎那者名識藏。何以故?如來藏受無始虛偽惡習所熏,無明七識共俱生,成俱剎那習氣識藏。清淨如來藏無漏習氣非剎那法,此妙理非凡愚所能覺知。不覺者虛妄計著剎那論,故不覺一切法剎那非剎那。也就是說不覺何謂剎那習氣識藏法,不覺何謂清淨如來藏無漏習氣非剎那法。不覺者認為無為法是剎那不住,故言以斷見壞無為法也。
大乘入楞伽經:如來藏轉名叫藏識,是因為無始所與虛偽意等諸習氣共俱,成藏識剎那法。然而清淨如來藏是無漏習氣熏故非剎那法。此妙理非凡愚剎那論者之所能知。彼凡愚不能覺知一切諸法,是剎那非剎那故。因不覺故,彼凡愚者又計如來藏無為法,同諸法剎那滅壞,墮於斷見,而不覺知也。
入楞伽經云:所謂言剎尼迦者(阿梨耶識,楞伽阿跋經言剎那者名識藏),名之為空。無阿梨耶識名是因為如來藏無共意轉識熏習,也就是離阿梨耶識,離無始虛偽惡習所熏;故名為空。清淨如來藏具足無漏熏習法故,名為不空。斯愚癡凡夫不覺不知剎那不剎那法。顛倒執著諸法剎那不住,反墮在邪見,而复作是言;無漏之法亦墮剎那不住。如此邪見認為,反破壞諸法實相真如理和不覺真如遠離無常之相及不生不滅之法義故;同時也不覺和破壞如來藏云何熏染不熏染義理。

蕭平實“就是”論云:【你看 佛所說的這一句:「阿梨耶識名如來藏」。。。】阿梨耶識名如來藏,那是蕭平實切經文,斷章取義,自己認為如是說,不是佛說也。何以故?在前文已經解釋過了,如來藏受無始虛偽惡習所熏轉名阿梨耶識。如何可以把阿梨耶識影子,說成就是清淨法身的如來藏矣。我們可以從劉宋譯本和唐譯本的經文,就可以知道蕭平實的切文單看阿梨耶識名如來藏,就自己認為阿梨耶識就是如來藏。然而經文清楚闡明,不能作如此說也: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剎那者,名識藏,如來藏意俱生識習氣剎那。無漏習氣非剎那,
大乘入楞伽經:如來藏名藏識。所與意等諸習氣俱。是剎那法。無漏習氣非剎那法。
劉宋譯本如來藏意俱生識習氣剎那,成剎那識藏。唐譯本如來藏所與意等諸習氣俱,是剎那藏識法。這二段經文是闡述如來藏與意俱生的道理;而入楞伽經是從反面說,說如來藏“無共”意轉識熏習生故名為空;剎那(剎尼迦)是空。(剎那者,名識藏)。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和大乘入楞伽經所說的與意俱生道理,與入楞伽經所說無共與俱的道理,表如來藏被熏名識藏,皆是異曲同工義。故言無識藏,名如來藏則無生無滅。二乘人妄生得解脫,然而實未捨未轉如來藏中藏識之名。若無藏識,七識則滅。何以故?因如來藏因和藏識名二緣而得生也。若無藏識,七識則滅;是指識藏無無始虛偽惡習所熏的業相;無無始虛偽惡習業相,識藏复名叫清淨如來藏兮。所以不能一句【阿梨耶識就是如來藏】就顢頇迷失這些諦理。故三譯本皆言,此微細諦理,非一切外道二乘諸修行者,所知境界。如果蕭平實居士真如所言是勝義僧的證量者,為何此諦理反變成顢頇就是論也。使這些常隨眾們,也如是同言【阿梨耶識就是如來藏】,【阿梨耶識就是真如】的顢頇思路而不自覺察。可見的蕭平實“就是”論有待糾正也。蕭平實後文【真如如來藏】就是論,也是同樣犯上此過失也。注:此【真如如來藏】下文再述。
復次。沒有人要把蕭平實這個名字、這個色身、這個覺知心,分割成三個獨立的法。也沒有人要把蕭平實這個名字、這個色身、這個覺知心說成一個法體。如果是三個獨立的法,各各不相到,如何知道彼此名身心矣!如果是一個法體,名字緣生無性,色身敗壞生滅,覺知心無常生滅,前後不知;如色身敗壞,云何复可言同一個法體,也不隨之敗壞矣。若不能同一起敗壞,如何能說是同一個法體兮。可見的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義和業相及真識義的壞不壞諦義不解,才會落入就是謬論。佛闡述空性、不空性、如來藏、阿梨耶識,心,真如等法相名稱時;皆是要闡述某意和破除某病也。法華經云:諸佛世尊、隨宜說法,難解難知。大般若經云:般若波羅蜜多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況有什麼就是或非就是謬論可建立兮。楞伽偈頌不是有云:遠離於斷常,世間恆如夢;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斷常善不善皆是剎那藏識法,亦如世間眾生恆在夢中無異,有大智者,云何复掉落有無就是非就是謬論矣。反而蕭平實說【阿梨耶識就是如來藏】,而如來恰恰遠離此謬說過失也。契經云: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現在蕭平實居士又來勸他們的眷屬來抓一個“就是”謬論,哀哉也!

在入楞伽經剎那經文,告訴了我們有漏習氣識藏剎那空義,清淨如來藏無漏習氣非剎那法不空義,破斷見認為無為非剎那法,亦墮墮剎那不住法。如此三義,如何能言阿梨耶識就是如來藏也。可見的蕭平實的“就是”論有待糾正也。蕭平實後文【真如如來藏】就是論,也是同樣犯上此過失也。注:此【真如如來藏】下文再述。

評處處黠講“即是”和“就是”的蕭平實居士.。4.

復次。我們再看看蕭平實第二個顢頇言“就是”的過失。先引三種譯本經文對照回蕭平實的就是論。
1.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大慧!剎那者,名識藏,如來藏意俱生識習氣剎那。無漏習氣非剎那,非凡愚所覺。計著剎那論故,不覺一切法剎那非剎那,以斷見壞無為法。
2.入楞伽經:大慧。言剎尼迦者。名之為空。阿梨耶識名如來藏。無共意轉識熏習故名為空。具足無漏熏習法故。名為不空。大慧。愚癡凡夫不覺不知。執著諸法剎那不住。墮在邪見而作是言。無漏之法亦剎那不住。破彼真如如來藏故。
3.大乘入楞伽經:大慧。如來藏名藏識。所與意等諸習氣俱。是剎那法。無漏習氣非剎那法。此非凡愚剎那論者之所能知。彼不能知一切諸法有是剎那非剎那故。彼計無為。同諸法壞墮於斷見
4.蕭平實:接着來《入楞伽經》〈剎那品第十四〉又說:
大慧!言剎尼迦者,名之為空;阿梨耶識名如來藏,無共意轉識熏習,故名為空;具足無漏熏習法故,名為不空。
你看 佛所說的這一句:「阿梨耶識名如來藏」,經文寫得這麼明白,他們還要把如來藏與阿賴耶識這兩個名稱分割後建立為兩個法。就好像說,把蕭平實這個名字、跟我這個色身、跟我這個覺知心,分割成三個獨立的法:色身是色身,我的覺知心是覺知心,再把蕭平實這個名字再建立成另外一個,這樣說起來是三個法。事實上不應這樣割開,空性、不空性、如來藏、阿梨耶識,其實都是同一個法體,都是指阿賴耶識心體;只是因為如來藏法義極廣極深,為了方便向眾生宣說,所以從不同的面向,為眾生方便而作說明,所以有許多的名稱;但不可以說這麼多的名稱是一一名各有心體,否則就會嚴重的誤會佛法正理,就越修越遠離正法了。。。。2.

評處處黠講“即是”和“就是”的蕭平實居士。。3

又云。第八識名者。八地已上無阿賴耶名。唯有異熟識。第七但執異熟識為法。又第八識本無阿賴耶名。由第七執第八見分為我。令第八得阿賴耶名。若不執時。但名異熟識。第八或名為心者。由種種法積集種子。故名為心。雖受熏持種。積集集起義得名心者。唯自證分也。喻如倉庫能藏諸物。能持一切種子故。後令種子生起現行。與種子為依持生起二因也。即知第八受熏持種。得名心也。因中持新舊種子。故名為心。果位持舊種一切無漏種子。故名心也。此亦名持種心。
復次。把三種譯本經文再次摘要如下:-
1.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無始虛偽惡習所薰,名為識藏。生無明住地,與七識俱
2.入楞伽經:無始世來虛妄執著,種種戲論,諸熏習故。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
3.大乘入楞伽經: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藏識。生於七識無明住地。
4.蕭平實:這一段經文裡面很清楚的說:這個阿賴耶識不但叫作如來藏,而且也是未來佛地的如來心;所以 佛說「如來心、阿梨耶識、如來藏」,將這三個名稱合在一句中同時宣說,這意思就已經表明了:如來心也就是如來藏,也就是阿賴耶識心體。。
注意:蕭平實言論說:佛說「如來心、阿梨耶識、如來藏」,將這三個名稱合在一句中同時宣說,這意思就已經表明了:如來心也就是如來藏,也就是阿賴耶識心體。。把如來心=阿梨耶識=如來藏」合成串等於名,這個是蕭平實自己認為說,不是佛說也。還有【阿賴耶識心體】也是錯誤的法相名稱。全部大藏經皆沒有找到什麼【阿賴耶識心體】此新的法相名稱。可以用譬喻闡述之。阿賴耶是影子,影子是有名無體。如來藏法身是有名有體。然而不可以在阿賴耶影子外找真實有名有體的如來藏法身。如果說阿賴耶影子就是如來藏法身那是惡慧也。復次如果在阿賴耶影子外找真實有名有體的如來藏法身,也是惡慧也。故在三種譯本佛言此妙理諸外道等不知不覺,淪為計著作者。

評處處黠講“即是”和“就是”的蕭平實居士。2

夫未解釋蕭平實居士的即是或就是解釋文,我們先把原本三種譯本經文與蕭平實的文對照,後面才陳述之。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離我我所。不覺彼故,三緣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覺,計著作者。為無始虛偽惡習所薰,名為識藏。生無明住地,與七識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斷。離無常過、離於我論,自性無垢,畢竟清淨。其諸餘識,有生有滅。意.意識等,念念有七。因不實妄想,取諸境界,種種形處,計著名相。
入楞伽經:佛告大慧。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故。能與六道作生死因緣。譬如伎兒出種種伎。眾生依於如來藏故。五道生死。大慧。而如來藏離我我所。諸外道等不知不覺。是故三界生死因緣不斷。大慧。諸外道等妄計我故。不能如實見如來藏。以諸外道,無始世來虛妄執著,種種戲論,諸熏習故。
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斷絕身俱生故。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餘七識者。心意意識等念念不住是生滅法。七識由彼虛妄因生。不能如實分別諸法。
大乘入楞伽經:大慧。如來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離我我所。以不覺故三緣和合而有果生。外道不知執為作者。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藏識。生於七識無明住地。譬如大海而有波浪。其體相續恒注不斷。本性清淨離無常過離於我論。其餘七識意意識等念念生滅。妄想為因境相為緣和合而生。
蕭平實:經典裡面有明白的說: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比如說《入楞伽經》〈佛性品第十一〉:(佛言:)「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斷絕,身俱生故;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餘七識者心:意、意識等念念不住,是生滅法。」這就是明說了,說阿賴耶識者叫作如來藏
這一段經文裡面很清楚的說:這個阿賴耶識不但叫作如來藏,而且也是未來佛地的如來心;所以 佛說「如來心、阿梨耶識、如來藏」,將這三個名稱合在一句中同時宣說,這意思就已經表明了:如來心也就是如來藏,也就是阿賴耶識心體。。。】
夫蕭居士言【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主要是依《入楞伽經》〈佛性品第十一〉的經文: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故做出【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的正覺學會主要宗旨依據也。注意原本經文是【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而不是【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
這段經文對回其他兩種譯本意,本意是【大慧!所謂有阿梨耶識名者,是因為如來藏與無明七識共俱,故如來藏轉名稱阿梨耶識名也。此名如來藏之名是形容描述之形容意,不是名稱意。何以故?因為如來藏無始虛偽惡習所熏,才轉名叫阿梨耶識也。故言阿梨耶識唯有名無體,而如來藏是有名有體。如果沒有阿梨耶識名,或離阿梨耶識;也就是無生無滅清淨如來藏也。如來究竟息滅無始虛偽惡習煩惱和無明,故叫如來清淨藏。世間眾生無始虛偽惡習煩惱和無明煩惱垢重,故言世間阿梨耶;而不是言清淨如來藏。從此的解釋,如何言阿梨耶識就是如來藏矣。入楞伽經經文,不是直言【如來藏識不在阿梨耶識中】何以故?因為有阿梨耶識虛生則俱有七種識生也。虛生是指無始虛偽惡習煩惱和無明也。故八地菩薩以上轉阿梨耶識名為異熟識。等覺金剛定轉異熟識名無垢識。為何言如來藏識不在阿梨耶識中,因為七種識有生有滅,而如來藏識是不生不滅。契經偈說:如來無垢識,是淨無漏界;解脫一切障,圓鏡智相應。故說阿賴耶識名,過失重故,最初捨故。何以故說阿賴耶識名,過失重故,最初捨故?因為受無始虛偽惡習煩惱和無明熏,故言過失重,最初捨也。我們再看回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也是如此解意:如來之藏,因無始虛偽惡習所薰,名為識藏(識藏也翻譯為阿梨耶識)。生無明住地,與七識俱。大乘入楞伽經也是如此解意: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藏識(藏識也翻譯為阿梨耶識);生於七識無明住地。實際在入楞伽經上下文全意也是如此解意:無始世來虛妄執著,種種戲論,諸熏習故。。。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劉宋的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譯本和魏譯入楞伽經的文法,很多皆是西來文法的倒裝句,故如果沒有三種譯本對照讀之,難免會難明和錯解經文的本意也。而蕭平實居士引入楞伽經,就草率言【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亦如蕭平實他所犯上把原本經文【依彼阿梨耶識有生有滅】篡改成【依彼阿梨耶識無生無滅】的過失一樣也。

評處處黠講“即是”和“就是”的蕭平實居士

評處處黠講“即是”和“就是”的蕭平實居士。。。。。哀哉眷屬常隨眾。。。!!
以下是從正覺網所讀到的文章,
出處網頁 http://www.enlighten.org.tw/book/6/7
七﹑經中明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
 經典裡面有明白的說: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比如說《入楞伽經》〈佛性品第十一〉:
(佛言:)「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斷絕,身俱生故;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餘七識者心:意、意識等念念不住,是生滅法。」
這就是明說了,說阿賴耶識者叫作如來藏。……《入楞伽經》〈佛性品第十一〉又說:
(佛言:)「是故大慧!諸菩薩摩訶薩欲證勝法如來藏阿梨耶識者,應當修行令清淨故。大慧!若如來藏阿梨耶識名為無者,離阿梨耶識無生無滅;一切凡夫及諸聖人,依彼阿梨耶識無生無滅。一切凡夫及諸聖人,依彼阿梨耶識,故有生有滅;以依阿梨耶識故,諸修行者入自內身聖行所證,現法樂行而不休息。大慧!此如來心阿梨耶識如來藏諸境界,一切聲聞辟支佛諸外道等不能分別,何以故?以如來藏是清淨相,客塵煩惱垢染不淨。」
這一段經文裡面很清楚的說:這個阿賴耶識不但叫作如來藏,而且也是未來佛地的如來心;所以 佛說「如來心、阿梨耶識、如來藏」,將這三個名稱合在一句中同時宣說,這意思就已經表明了:如來心也就是如來藏,也就是阿賴耶識心體。。。(1)
YK:末學一一道來,真的如蕭平實所黠言“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還是佛的經典有言“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或“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總說契經云:如來藏識不在阿梨耶識中,是故七種識有生有滅,如來藏識不生不滅;作為此問題開篇初分兮。

謝謝你-刀郎 {歌詞}

謝謝你-刀郎 {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