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音观音海潮音

2010年9月15日星期三

六者、為示修習止觀,對治凡夫二乘心過故。



六者、為示修習止觀,對治凡夫二乘心過故。

问题:
1.何谓止?何谓观?何谓止观?别开多少门?
2.止观如何对治二乘人心过?二乘人心过是什麽呢?
3.任修一门是否皆具足余门呢?何经有广说之呢?
4.时下学人是否对止观学门善解和重视否?若无其过失何在?
5.二乘人都要修习止观法对治其过失病,更何况是凡夫学人,难怪佛学基础皆无,您同意吗?

15 条评论:

常不轻@一心法华 说...

请问匿名:何谓念佛?何谓礼佛?念佛礼佛如何与定修习定力挂钩呢?若无定力,理解皆成障碍;若如是,请匿名助深浅解释大乘起信论,於助我等除障入大乘实相;愚学则无上感恩。

恒等着您解释文章愚学字上。

常不轻@一心法华 说...

复2请问匿名:何谓念佛?何谓礼佛?念佛礼佛如何与定修习定力挂钩呢?若无定力,理解皆成障碍;若如是,请匿名助深浅解释大乘起信论,於助我等除障入大乘实相;愚学则无上感恩。

吾有一偈颂:
毅情谦问,何谓念佛,
礼佛习定?吾非齐圣,
随己解力,诸行述经,
因处三界,三有未离,
欲等习气,你我同有,
戒法为师,颠倒竖否?
起信助释,惠利含灵,
然空雷声,澍雨未及,
几曾何时,善解吾意!

常不轻@一心法华 说...

复3请问匿名:何谓念佛?何谓礼佛?念佛礼佛如何与定修习定力挂钩呢?若无定力,理解皆成障碍;若如是,请匿名助深浅解释大乘起信论,於助我等除障入大乘实相;愚学则无上感恩。

吾有一偈颂:
法华三请,世尊三止
盈请与法,不得不说。
若不能说,略说有三,
胜谛尚远,未证言证,
所学吞枣;楞严卷六,
劳尘舍事,非是长修,
屡屡述之,几时苏醒。

匿名 说...

磨刀人:
善知识也是人,有时也会有点过错,不过善知识还是善知识,如果要在鸡蛋里挑骨头,则天下无完人。疑老师的过错,猜测,议论有没有明心见性妄加判断,殊不知判断老师须要超过老师才能判断。
善友!明辨善恶的观念太强反而自设障碍。

祝愿您和老师潇洒自在欢乐安详!

常不轻@一心法华 说...

评语:
小丑喜欢别人笑,喜欢别人耻;而我们不喜欢别人笑,别人耻。我们不如小丑兮。
无上佛法或禅是超越理性(世间法)反理性法(出世间法)。
大鱼小鱼美人鱼魔鬼鱼同处裟婆若海,而不觉知。
故是小丑都不如的天涯沦落人,善哉善哉。

常不轻@一心法华 说...

1.何谓止?何谓观?何谓止观?别开多少门?
释:止又译为奢摩他,观译为毗钵舍那。
云何修行止觀門?所言止者,謂止一切境界相,隨順奢摩他觀義故。所言觀者,謂分別因緣生滅相,隨順毗缽舍那觀義故。云何隨順?以此二義漸漸修習,不相捨離,雙現前故。

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來無相,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是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若從坐起,去來進止,有所施作,於一切時,常念方便,隨順觀察。久習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漸漸猛利,隨順得入真如三昧。深伏煩惱,信心增長,速成不退。唯除疑惑、不信、誹謗、重罪業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待续

常不轻@一心法华 说...

释:止观在维摩诘经有作如是说: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曾于林中宴坐树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舍利弗!不必是坐,为宴坐也;夫宴坐者,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道品,是为宴坐;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时我,世尊!闻说是语,默然而止,不能加报!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道品,是为宴坐;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
从以上这些经文里你们读后知道那一些是止和观否?请不吝解答。。。。。待续2

常不轻@一心法华 说...

释:再用楞伽经经文释止观二相。“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观二种无我相。云何二种无我相。谓人无我。及法无我。云何人无我。谓离我我所。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眼色等摄受。计著生识。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等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展转坏。躁动如猿猴。乐不净处如飞蝇。无厌足如风火。无始虚伪习气因。如汲水轮。生死趣有轮。种种身色。幻术神咒。机发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无我智。云何法无我智。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阴界入离我我所。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动摇。诸法亦尔。离自共相。不实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圣贤也。心意识五法。自性离故。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
请问您们读了此经文如何善解于止或观呢?请不吝指出利乐有情。。。。。待续3

周倩如 说...

“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道品,是为宴坐;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
从以上这些经文里你们读后知道那一些是止和观否?请不吝解答。。。。。
老师,
止属于空门,真如门,缘无为之真如而远离诸相也。观者属于有门,生灭门,缘有为之事相而发达智解也。法性寂然是止;法性常照是观也。然则真观必寂然,故观即止,真止必明净,故止即观也。
止 观
1)三界 现身意
2)不起灭定 现诸威仪
3)不舍道法 现凡夫事
4)心不住 或内或外
5)诸见不动 修行三十七道品
6)入涅槃 而不断烦恼
A)~以正智观心我说为止:心体寂静无念,无分别心现一切法(内心外现)
~心地法门无诸心量,善知所现一切法离于诸相诸见之量;
~远离生灭等相,似生非生,契合无生忍;
~唯心无境。
B)~以正智观识或观法我说为观:心外实无一法可为识所缘之境;
~是所缘无境者,唯是自识所变相分;
~无实自体;
~五尘境妄自生起,不取爱憎取舍,不作虚妄分别。
~实无外境,唯自心所现。
总说虽知诸法本自空寂(止);然而於空寂中又不碍因缘和合而现种种幻法(观),又说不住有为(止),不尽无为(观)。此答请赐教。

常不轻@一心法华 说...

倩如同学轻安:
未释前,悉答甚慰,何以故?与法斯纯,弗以雜事束劳,虽答中需正,然习学即真,为师甚怀。禀记阿耨法超常理反常理,即八风斯不思议法。善哉善哉!
“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道品,是为宴坐;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
从以上这些经文里你们读后知道那一些是止和观否?请不吝解答。。。。。
老师,
有学人于空门,真如门,无为门等法为其所止远离修法。有门,生灭门,有为之事相乃至净土庄严相等法为其所观之法。又有学人于法性寂然是止;法性常照是观也。然寂然常照,常照寂然,即是止观双修反闻机。虽止即具观,虽观亦复如是。如是修学方逼附诸佛法要,余则邪观耶。
现释诘文何谓止?何谓观?乃至即是止观文耶。

1)不于三界现身意(止)
2)不起灭定 现诸威仪(初句止修,弍句观修。全文止观同修)
3)不舍道法 现凡夫事(初句止修,弍句观修。全文止观同修)
4)心不住 或内或外(初句止修,弍句观修)
5)诸见不动 修行三十七道品(初句止修,弍句观修。全文止观同修)
6)入涅槃 而不断烦恼(初句止修,弍句观修。全文止观同修)
别释
A)若正解心本具净智为止修;心体寂静无念为止修;勤修六度等法复三智为观修;念念念佛,念念念众生即是观修。心生如外现止观实相修。
~心地离诸量为止修;一切诸法相悉有各自自性量为观修。
~远离生灭等相为止修;生非生,契合无生忍止观同修。
~唯心无境止修耶。
B)识与心非异非不异为止修;心外实无一法可为识所缘之境亦是止修。
~是所缘境者,唯是自识所变相分观修耶。
~虽生实无自性体观修。
~于五尘境不取爱憎取舍,不作虚妄分别,实无外境,唯自心所现(止观双修。
总说虽知诸法本自空寂(止);然而於空寂中又不碍因缘和合而现种种幻法(观),又说不住有为(止),不尽无为(观),实为实相止观双修。此答请赐教。

匿名 说...

同修们:
倩如同修的随分作答,卢老师的善释善导提升同学们的认识,我们网上学习者同样可以学习,他们的发心弘扬不疲不厌不怨的心,令人不但要感恩更要学习,由衷希望法乳绵绵密密流不尽,滋养众生无尽灯!

匿名 说...

卢老师,
今天16/9/10是马来西亚日放假一天,但今天生日的同修是没有假期的,因为学佛从来不放假。借用您一点篇幅祝贺今日寿星,让他从有“生”悟“无生”,今日入口的“secret recipe"名气蛋糕,明日的。。。米田共。。。后日的有机肥料。。。后後日。。。小虫的家。。。。很多故事情节。。。。但还是没离开过你我的心地,。。。。不知是不是这样悟入“无生”第一义呢!,。。。这块心性蛋糕你嘗了吗?

常不轻@一心法华 说...

止观又名为禅那。天台宗名为中观。又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名圆觉等等法名。从奢摩他(止),毗钵舍那(三摩钵提,观),禅那(止观)别开二十五轮。
圆觉经辩音菩萨分: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1.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2.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3.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4.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5.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6.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7.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8.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9.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10.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11.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12.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13.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14.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15.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16.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17.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18.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19.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20.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21.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22.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23.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24.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25.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此段经文亦如占察经亦同;诸学人今世不善遇善知识,又不知自己本身修何法最契机,可至心求哀忏悔,经二十一天,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随手结取,依结开示,则是符合自己根性之修学方法,疑悔皆除,心得轻安修学。我们今世能得善知识导明如是修行,真是无量福报耶。慎之慎之。待续结篇
吾有一偈颂:
止观圆觉,同体异名;
妙觉性体,非修修者;
依于未觉,幻力修习,
便有五五,净轮之分。
一念反闻,一轮多轮,
已是嫌多,汝彻悟否?

常不轻@一心法华 说...

卢老师,
今天16/9/10是马来西亚日放假一天,但今天生日的同修是没有假期的,因为学佛从来不放假。借用您一点篇幅祝贺今日寿星,让他从有“生”悟“无生”,今日入口的“secret recipe"名气蛋糕,明日的。。。米田共。。。后日的有机肥料。。。后後日。。。小虫的家。。。。很多故事情节。。。。但还是没离开过你我的心地,。。。。不知是不是这样悟入“无生”第一义呢!,。。。这块心性蛋糕你嘗了吗?
~~~~~~~~~~
复匿名轻安:
让他从有“生”悟“无生”,是舍尘劳修,非常修学。如来藏心是离生及无生,故我说有自相成如来藏心。若今日入口的“secret recipe"名气蛋糕,明日的。。。米田共。。。后日的有机肥料。。。后後日。。。小虫的家。。。。很多故事情节。。。。但还是没离开过你我心地生如外现,那您还与我说从生悟无生做什麽呢?不自觉逼附自成相,难怪舍生又被无生缠。祝1 Malaysia Day是你授记日。合十。

常不轻@一心法华 说...

2.止观如何对治二乘人心过?二乘人心过是什麽呢?
释:二乘人根本过即是畏生死,悦趣涅槃。止观实相义述生死涅槃二相皆是虚妄分别性自性相。故修止观不虚妄建立二相二见相。然现时有些学人虽修大乘法,因不自觉何谓止观,故虽修学成就不显。
经云:复次大慧。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一切性。妄想非性。未来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觉圣智趣。藏识转。是故凡愚说有三乘。说心量趣无所有。是故大慧。彼不知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自心现境界。计著外心现境界。生死轮常转。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谓自心现。性非性。离有非有生故。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马等角。愚痴凡夫不实妄想。自性妄想故。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觉圣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财建立趣自性相。大慧。藏识摄所摄相转。愚夫堕生住灭二见。悕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贤圣也。大慧。于彼应当修学。。。。待续